现在,无论是用餐、购物还是看电影,手机扫一扫、快捷支付就可以顺利消费,有关统计表明,2017年中国有84%的消费者更喜欢使用移动支付。近日,央行印发的《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静态条码付款将会被限额每天不超过500元,这是不是意味着消费者的微信支付宝不能任意扫码支付了?
新规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新规将扫码支付分为四个风险等级,规定对于静态条码支付,无论使用何种交易验证方式,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按照交易验证方式的多少和种类,将动态条码支付的风险防范能力分为3档,并按照等级将同一客户单日累计支付的限额设定为不自主约定、5000元以及1000元。
据了解,目前商店中提供的微信支付宝扫码支付方式可以分为用户主动扫码和被动扫码两种,前者一般是商家提供一个静态的二维码,用户用手机扫码付款;另外一种方式是用户提供动态条码让商家使用扫码器扫描。静态条码被指有很高的支付风险。央行负责人表示,静态条码易被篡改或编造,易携带木马或病毒,真伪难辨,导致支付风险较高。因此,限额支付也是防范静态条码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
支付新规的出台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有怎样的影响呢?
有关统计结果表明,2017年有84%的消费者更喜欢使用移动支付,喜欢的是移动支付的方便与快捷。有人说,虽然央行将静态条码的上限控制在单日500元,但对于高频小额的静态扫码交易而言影响不大。对于买菜、打车等日常消费的人来说每天500块的限额肯定是够用的,对于请客喝咖啡和饭店高消费的人,建议使用动态码支付和pos机刷卡。
实际的情况是,对非现金支付方式来说,便利和安全一直是一对矛盾。目前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给出的方案为,小额便利优先,大额安全第一。对无现金手机支付来说,绝大部分都是小额支付,如果每笔都要输密码、签名,将会大大降低消费者使用手机支付的热情。
对支付平台来说,此次的央行新规让条码支付从此告别“无证驾驶”与“危险驾驶”。
说起扫码支付,不得不提支付宝和微信,两家支付平台用各种优惠和补贴吸引了一大批用户。而这次央行明确指出:不能单纯追求无底线的创新,更不能采取“烧钱”“补贴”等不当竞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叫停了微信和支付宝针对用户的各种补贴活动。
对此,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条码新规的实施与传统收单机构基于POS机具的条码收单相比,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便捷性、效率、成本等方面的优势缩小,未来的市场格局,或许还会有变数。
值得一提的是,新规出台之后,移动支付巨头们都在埋头苦读央行新规。支付宝和微信都对央行新规做出了回应,表示将继续探索条码支付新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