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黄牛泛滥,作为第三方平台,一些挂号APP绝不可以当甩手掌柜,而应建立起严密的审核、检测机制,将黄牛堵在平台之外。
黄牛的泛滥,可以说是近年来社会上的一块牛皮藓。无论是在排队取号的线下时代,还是在移动互联网的线上时代,他们都堪称“打不死的号贩子”。
为了打击线下黄牛,北京卫生部门近年曾推出“非急诊全面预约”挂号改革“新政”, 拉开了“PK”黄牛党的序幕,患者可通过 “京医通”微信、自助挂号机、电话等多渠道,实名预约7天内号源。这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同时一定程序上也舒缓了黄牛排队抢号的“盛况”。
不过很快,据新京报报道,“与时俱进”的号贩子也转战到挂号移动终端抢号,各种挂号APP平台也随之诞生。一边是患者预约挂号难,一边是号贩子接单代挂,号贩子和一些挂号平台基于“互联网+”炒号,平分暴利。一名资深号贩称,除了替人抢号,他们还自己挂号抢占号源,在APP上找到买主后,退号刷新再买入。
黄牛难题卷土重来,只不过是换了战场而已。线下预约挂号转到线上,本来是为了打击黄牛倒号、方便患者就医,如果患者在线上挂号中,处处需要金钱“通关”,这岂不是方便了黄牛?从报道可以看出,黄牛摇身一变,成了“就医助理”,倒是有一种洗白的既视感。在记者暗访中,一位“就医助理”便称,“现在我们也不去医院排队,都在网上抢号。”
在这种语境下,就不得不把网络黄牛赖以生存的APP平台拎出来,它们俨然已经成了黄牛进行违法活动的“掩体”。
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都热衷于称自己是第三方。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代为预约挂号的APP、网站,但作为预约挂号的第三方平台,同样需要保障自己的平台不能成为黄牛实施违法行为的温床。
报道中提到,一些被用户投诉的挂号APP,被表述为“平台只起到连接客户和第三方以及咨询服务的作用,不直接为客户挂号”,而在平台的服务事项宣传中,又明确表示提供“代为挂号”的服务。这只不过是左手换右手的把戏而已,黄牛还是那群黄牛,只不过有了更隐秘的铠甲。
仅仅以提供咨询服务,不直接参与有偿挂号交易为由,试图摆脱为黄牛提供生存空间和便利、甚至是共同谋取非法之利的责任,这既是在打法律擦边球,也是在为平台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埋雷。因此,作为第三方平台,一些挂号APP绝不可以当甩手掌柜,而应建立起严密的审核、检测机制,将黄牛堵在平台之外。
此外,需要正视的是,“互联网+”只是一种理念,在这种理念下诞生的工具或者运行模式,即可以被监管者利用,也可以被作奸犯科者利用。当年,一些人为线上约号鼓掌并欢呼黄牛终结时,其实就该明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道理,提前做好预防和打击工作。
其实,早在2016年,国家有关部门就曾整治有偿“代挂号”网站。“北京预约挂号网”“上海就医挂号网”“上海安帮跑腿服务网”等网站,就曾被依法处置和关闭。就眼下看,监管部门不能因为平台稍微转换一下角色,换套马甲,自说自话“我中立了”,就轻易让其躲过监管,继续为难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