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日,快递实名制作为国家行业标准正式开始施行。如今一年过去了,实名制现在执行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联系多家快递公司了解到,尽管快递行业从业者都知道有快递实名制的相关规定,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快递公司与市民均有“难处”,实名制很难完全实行。
(7月10日《新京报》)
在2016年6月1日发布的《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中,确实规定收寄时快递业务员应要求寄件人出示有效身份证件,核对证件信息,并对相关身份信息进行登记。但在实际操作中,作为国家行业标准并正式施行的快递实名制,在政策落地一年后,却未见实质性落实。在各地,快递实名制基本是一纸空文。到底是何种原因造成了这种尴尬呢?
深入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快递实名制难落实,原因也不复杂。首先是缺乏必要的问责机制。在行业标准制定时,牵头的是国家邮政部门,虽然对于快递物流行业而言,邮政部门是其主管职能部门,但在执法和问责方面,快递实名制却远未给出明确要求。行业标准只规定了快递企业如何做,但对于没有做到或者违反规定的行为,却鲜有严格的问责和执法追究机制,结果导致这种行业标准仅仅是以“标准”的面目示人。而非以“红线”的法规规约人,落实起来自然没有强制力和约束力,再加上推行实名制肯定会给顾客和快递企业造成成本增加,其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快递实名制从制度上设计了如何做,其目的也是为了加强对快递行业的监督与管理,并最大程度地规范快递行业,确保快递安全。但实名制同时更涉及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实名制之下,如果一些快递员或网商将快递单上的单号和收件人、寄件人的信息如地址、手机号等违规出售渔利,或者擅自利用,必将进一步增加民众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担忧。但在实名制的规定中,并没有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以及违反隐私保护如何从严依法究责的具体规定,不少快递用户自然不愿意冒着风险去践行实名制的要求。更关键的一点是,目前社会尚未形成实名制的氛围,在不少快递企业看来,推行实名制增加成本,而且会导致顾客拒绝,出力不讨好。你实名制了别人不实名制,反而会导致客户流失,得不偿失,于是全行业不是争相践行,而是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实名制渐渐成为可有可无的书面文章,失去了落实价值和意义。
快递实名制,关键在落实。而落实的根本,主要看执法是否到位,责任是否到位,还有就是配套的顾客隐私保护措施是否到位。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在目前的条件下,快递实名制要想从根本上落实,必须从源头入手,完善机制。首先是完善快递实名制责任机制。对于快递企业要明确实名制执行责任以及违法追责要求,从法律法规的角度,从严规约,让实名制成为所有快递行业必须遵循的行业准则,而不仅仅是从业标准。其次是强化监督问责。应明确由邮政部门牵头,建立邮政、公安、工商、税务、交通等协同参与的执法问责机制,对于违反实名制管理规定的,依法从严进行究责,该行政处罚的坚决处罚到位,该追究法律责任的坚决从严从重追究,用执法问责强化实名制的落实。其三是建立完善快递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制度。从法律法规层面,建立完善快递客户信息保护制度,从技术层面、监管层面、究责层面,明确快递企业对顾客个人信息保护的管理责任、监督责任,并明确快递从业人员对顾客个人信息和隐私的保护责任。如有违反,要从侵犯个人隐私的角度进行问责,情节严重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唯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规范快递实名制之下的客户信息保护行为,避免个人隐私外泄,受到不法侵害。这样,快递实名制才会从根本上得到落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