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经济将迎来关键一役。今年,我们第十一次推出“他们,将影响你的生意和生活”专题,梳理22个部委的2016政策要点。我们期望,我们和决策者都可以把准中国经济脉搏。2015年,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中进入“L型”。
这一年,总需求收缩的局面没有改变,宏观调控保持了定力。GDP增速6.9%,经济还未触底,反弹尚待时日;CPI上涨1.4%,创六年来新低,PPI连续46个月下滑,工业品领域通缩压力依旧。外需持续低迷,投资在四处寻找方向,消费则走向分化,激活各种潜力仍需靠改革。
这一年,新旧增长动能切换明显,全面深化改革渐次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成为新兴产业的驱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为传统产业的“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开出药方。路径已明,时间紧迫。
2016年,中国经济将迎来关键一役。总基调依然是稳中求进,各项政策的核心将围绕创新和改革来攻坚克难,力求守住风险底线。在这个新起点上,各部委的决策者们身担重任,他们的智慧与决心将影响中国经济前行的轨迹。
今年,我们第十一次推出“他们,将影响你的生意和生活”专题,梳理22个部委的2016政策要点。我们期望,我们和决策者都可以把准中国经济脉搏。
——编者按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培育新动能
进一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进一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依靠改革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协同发展;进一步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2015年12月22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如是定调国家发改委在2016年的工作重心。
核心关注:
2015年的中国经济经受了诸多考验,最终取得6.9%的GDP增速殊为不易。但在2016年,稳定经济增长的压力将会更大,这一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开启了以“三去一降一补”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宏观经济正在面临新旧场景转换,拉动经济增长的动能需要完成新旧之间的快速切换。
如何保证中国经济换挡不失速?如何避免为稳增长而放缓改革步伐?又如何熨平目前已经出现区域性、行业性矛盾?这些都是国家发改委在2016年需要面临,又需要有序解决的棘手局面。
2016年政策扫描:
◆编制实施好“十三五”规划《纲要》,做深做实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突出全局性、标志性、带动性,切实增后劲、补短板、促均衡、上水平。
◆发挥好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在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战略性领域,再布局一批重大项目。
◆进一步优化用好预算内投资。加强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重大工程建设。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储备。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
◆扩大消费新供给。鼓励支持地方和企业加大宽带乡村、中小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民用空间基础设施等建设力度,推动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发展城市文化娱乐综合体,推动社会力量举办的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费开放。丰富健康、家庭、养老、长期护理等服务产品供给。
◆积极培育新消费。稳定住房和汽车等大宗消费;扩大信息消费;拓展“老幼”两端消费。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加强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加大涉企收费、环保电价的检查力度,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各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确保社会稳定。
◆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特别是垄断性中介服务收费,出台降低电价的合理方案。
◆有序化解商品房库存。各地发改委抓紧推动制定化解库存方案,发展住房租赁市场,释放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配合相关部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实施好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示范。
◆发挥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培育“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模式。
◆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绿色粮食产业,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启动“仓顶阳光工程”新能源项目试点。
◆加快“互联网+粮食”电商平台建设,打造“粮油网络经济”。
◆抓好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及时出台2016年考核细化方案。
◆完善农产品目标价格。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加快《粮食法》立法进程。
◆做好各低碳城(镇)试点实施方案批复工作,指导各试点单位尽快启动试点工作,落实方案中的各项目标任务。
◆加快研究制定国家低碳城(镇)试点配套政策,尽快制定并发布国家低碳城(镇)试点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对试点资金支持力度。
◆推进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2016年9月底前建立全行政区域统一、终端覆盖市县的电子交易公共服务系统。
◆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落实,积极开展专项规划和三省市实施方案编制,做好交通网络化布局。
◆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尽早启动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征地拆迁、资金筹措等问题,加快推进京沈客专、京张铁路、呼张铁路、张家口至大同铁路、京霸铁路等项目建设进度。
◆抓好一体化服务,推进京津冀综合性交通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客运联程联运和货物多式联运发展。
◆贯彻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加快实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加快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出台并实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中的配额分配方案。国家、地方、企业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确保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务实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实施重大工程,推出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重点项目;为新兴业态松绑减压,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政策点评:
国家发改委将2016年的工作重心落在了保投资稳增长、去产能谋改革、新供给促均衡三大主线上来,这即可以看作是客观形势所逼,又是政策主动发力结果。2015年,国家发改委通过部署一大批重大投资项目,稳住了不断承压的GDP增速;在2016年,投资仍需要继续发力,因为逐渐走入新常态核心区的宏观经济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中国需要投资这个长久以来可靠的动能驱动。但仅靠投资显然并不现实,供给侧改革给工业的传统发展模式势必带来一定冲击,各项改革红利的释放也需要过程。
因此,2016年,国家发改委在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作为,就变得尤为关键。它们能够帮助中国经济熨平新旧动能切换波动风险,同时也能让诸多影响深远的改革措施早日落地。这不仅事关2016年,也会关系到整个“十三五”期间。
工业和信息产业部部长:苗圩
我国传统产业规模体量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必须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方法就是做好“加减乘除”。化解产能过剩最迫切的是处置好“僵尸企业”,要抓住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兼并重组、债务重组、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
——2015年12月25日上午,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这样说
关键词:“加减乘除”、去产能、中国制造2025
核心关注:
工业制造业在最近两年间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境,中国经济转轨所带来的阵痛正在诸多传统工业领域凸显。钢铁、煤炭、石化、有色等诸多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去库存和去产能压力,这不仅进一步导致了中国经济新的行业不均衡,也造成了新的区域性差别。反过来,“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意味着中国制造业需要尽快完成一次提质升级的改造。而“互联网+”战略,则又对新常态下的两化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积极稳妥地落实好去产能任务和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是工信部一项异常重要的工作。这需要工信部做出诸多谨慎妥善的政策安排。
2016年政策扫描:
◆启动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更多采用后补助、股权投资等方式,提高投资有效性
◆实施城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和钢铁企业搬迁改造、有色金属企业退城入园等重大工程
◆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促进轻工、纺织、食品、医药、智能硬件等产业创新发展
◆实施服务型制造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工业设计、融资租赁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启动农业机械装备、船舶配套自主化、重大应急装备和产品等专项行动
◆制定实施机械、汽车、轻工、纺织、电子、建材等重点行业分业施策专项方案,支持困难行业加快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实现产品升级、转型转产、扭亏增盈
◆抓紧制定实施推动产业重组、处置“僵尸企业”总体方案,协调出台扶持措施,坚持多兼并少破产,妥善安置好职工,引导“僵尸企业”平稳退出
◆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积极推进破局性、战略性兼并重组
◆开展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试点
◆实施京津冀化工企业搬迁专项
◆扎实推进中国制造2025“1+X”体系,开展城市试点示范,逐步向重点地区、园区推广
◆积极拓展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应用市场
◆扩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保费补偿政策覆盖面,推动组建若干重大装备租赁公司
◆研究建立新材料、关键零部件首批次应用保险保费补偿机制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支持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与仓储五大关键装备创新应用
◆启动40个标准试验验证项目。推进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建设
◆深化“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发展。开展“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
◆积极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一批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产业集聚区
◆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开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和互联网金融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试点
◆制定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和提速降费年度行动方案
◆组织落实三网融合推广方案,稳步推动三网融合业务分期分批扩大至全国
◆开展5G技术试验和商用牌照发放前期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订
◆进一步规范电信和互联网等企业经营和竞争行为。加大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力度
政策点评:
从处理“僵尸企业”到重点行业领域的技术改造示范项目,工信部正在通过“加减乘除”的方法,来改造困难重重的传统行业。整体看,工信部在2016年做出的措施安排,符合“产业政策要准”的政策操作要求。
从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到开展5G技术试验和商用牌照发放前期研究,工信部正在通过智能制造和互联网来引导引导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发展。看起来,这样的政策部署,更容易让国家战略在具体行业和领域中快速落地,也更容易进一步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
工信部的挑战是,诸多具体政策安排,究竟能否帮助传统工业顺利实现升级换挡?两化融合又能否帮助中国制造实现从2.0版向4.0版的惊人跨越。
财政部部长 楼继伟
关键词:财税改革、赤字率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主要矛盾是结构性问题、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财政收入潜在增长率下降,财政支出刚性增长的趋势没有改观,财政收支矛盾呈加剧之势,平衡收支压力较大。”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2015年年底全国财政部工作会议中的讲话提出
核心关注:
2016年是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第三年,此前推出的预算改革和部分税制改革因经济稳增长的需要曾数次遭遇政策反复。今年将会有更多的税制改革措施出台,如何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日益紧张的状况下,继续推进财税改革,解决中国财政制度的中长期问题,并为其它领域改革提供坚强后盾,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将是摆在财政部部长面前的一道坎。
2016年政策扫描:
◆个人所得税可能在下半年进行部分改革,内容包括合理调整扣除额,将子女教育、职业教育纳入抵扣,合并部分劳动所得为综合所得等
◆资源税改革继续扩大范围,水资源试点方案将出台
◆推进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完善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将建筑业和房地产业、金融业和生活服务业纳入试点
◆继续积极盘活存量资金,加大积极财政政策支出力度
◆环境保护税的立法工作继续推进
◆房地产税的立法工作将启动
◆预算法实施条例将会出台
◆财政赤字会继续扩大,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地方债务置换加大力度,政府存量债务还本付息将纳入年初预算
政策点评:
与几年前相比,财政部已经跳出了共和国“出纳”的角色,越来越体现大国财政的风范。
接下来的财税改革将不仅仅从财税领域展开,还将涉及到金融体制改革、国企改革、社保体制改革等多方面。其中,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包括研究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制度、支持推进国有金融机构改革;推进国企改革主要体现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进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推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主要包括完善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总体方案,制订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建立合理分担、可持续的医保筹资机制。
但事实上,因为经济形势严峻对于财政产生的影响在逐步加大,财政收入的增幅在逐年降低,或许最终将会接近GDP增速的曲线,相比已经过去的困难的2015年,2016年的形势会更加严峻。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周小川
关键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汇率稳利率
核心关注:
美元加息及流动性消失,通缩时代背景下,仍是“稳”字当头。央行明确“2016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增量,保持灵活适度,大力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以及“完善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但如何守住金融防线,怎样稳中求进,央行的挑战可见一斑。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6年1月7日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指出
2016年政策扫描: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灵活运用各种工具组合,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探索建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
◆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引导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信贷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配合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释放改革红利。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继续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继续加强对区域金融改革的支持
◆推动金融市场规范创新发展
◆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深度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继续推动金融业双向开放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金融服务与管理水平
政策点评: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金融市场环境以及多重政府目标,无疑需施以“中医疗法”,采用一揽子政策和措施解决问题,货币政策工具箱的诸多工具都用一用。事实也如此,刚刚过去的2015年,央行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合理调节流动性。
施以怎样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对经历过2015年大幅调整,及2016开年震荡的股市、汇市而言,影响尤甚。这对肩负金融稳定、保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使命的央行来说,挑战不小,每走一步可能都如履薄冰。
当务之急是,在构建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过渡的货币政策框架之过程中;在建立以利率走廊模式为主、公开市场操作为辅的利率调控机制进程里;在推进金融改革之际;道术结合,精准应对;有的放矢管理好市场预期的同时,各方加强完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也不容小觑。
审计署审计长 刘家义
关键词:公共资金审计
2015年1至11月,全国审计近10万个单位,为国家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3800多亿元,推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2100多项,移送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3600多件。“十三五”时期,要加快实施“金审三期”工程,拓展大数据技术运用,形成独特的“国家审计云”。
——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在2015年12月29日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提到
核心关注:
审计全覆盖是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的必然要求,所谓全覆盖,是指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地依法使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都在审计监督之下。“十三五”时期的审计全覆盖,需要重点关注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的人财物管理改革,以及在稳增长的大格局下,资金、政策落实到位问题,更要关注每个月公布的稳增长审计报告。
2016年政策扫描:
◆稳增长政策审计,围绕中央决策部署和宏观调控,密切关注财政、货币、产业、投资、税收等政策措施执行情况
◆促进盘活存量资金,重点加强对各地方、各部门“三公”经费、会议费和楼堂馆所清理情况的专项审计
◆对重点地区、部门、单位及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并把债务管理、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生态效益、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等指标和实绩纳入评价内容
◆加强对“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扶贫、救灾、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加强对土地、矿产、水等自然资源,以及重点流域、区域、行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加强土地出让收支审计
◆紧紧盯住财政资金管理、公共工程建设、银行贷款发放、土地和矿产资源出让转让、国有资产处置和国有企业投资经营等重点环节
◆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落实审计
政策点评:
2015年,刘家义担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五年后,对审计系统的最大一次结构调整正式拉开序幕。这是自2008年以来审计署机构的最大一次调整,审计工作开始全面覆盖财政、金融、国资等各个方面。。2016年这个转变将继续在省以下地方审计机构中得到落实,目前,人财物管理“省以下审计部门实行条管”改革已在在江苏、浙江、山东、广东、重庆、贵州、云南等7个省市展开。专家认为,在一个国家的政治构架里,审计不是做具体业务职能的,是专职的监督职能,独立是审计的灵魂,审计机关只有独立履行监督职能,才能更好督促政府依法行政、依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