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登陆  |  注册成会员       工作人员查询:
     
  • 首页〉 > 案例分析 > 内容
  • 私募基金挪用基金财产典型案例分析

    2016-07-07 09:04:45 | 来源

    私募基金投资者权益保护专项教育系列宣传(四)

    私募基金挪用基金财产典型案例分析

    一、案情简介

    2015年3月,a证券公司作为托管机构(以下简称“a公司”)与b投资公司签署“xx基金”托管协议,并向其提供盖有公章的空白基金合同供管理人在募集过程中使用。同年6月,3名投资者前往a公司查询基金净值,却被公司负责人告知,合同中约定的托管账户未收到客户认购款。

    a公司经调查发现b公司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法,将基金合同文本中原募资托管账户页替换为b公司自有银行账户页。投资者未发现异常,并向被篡改后的募资账户打款。a公司随即报案并向当地证监局反映该情况。当地证监局调查后证实b公司确将合同托管账户篡改为自有银行账户,并违规将客户投资款1000万元划转至公司高管个人银行账户用于民间借贷。在持续的监管高压下b公司最终将1000万元的投资款全部退还给投资者,并向a公司归还全部基金合同文本。

    二、案例启示

    1、量力而行。私募基金投资具有高风险,对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要求较高。投资者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对照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标准判断自身能否投资私募基金产品。在满足合格投资者标准的前提下,再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

    2、摸清底细。私募基金产品投资前,投资者可以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查询,了解该机构是否已经在协会登记,与工商注册资料是否一致。同时,还应多方了解管理人的过往业绩情况、市场口碑以及诚信规范等情况。
     

    3、仔细查看合同。投资者查看合同时,要注意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是否合理,合同是否完整、是否存在缺页、漏页等异常,要仔细阅读条款,对于一式多份的合同,还应检查每份合同内容是否完全一致。

    4、持续关注。投资者在购买私募基金产品后,要持续关注私募基金产品投资、运行情况,要求管理人按约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投资者若发现管理人失联,基金财产被侵占、挪用等情况,要及时向私募基金管理人注册地证监局或协会反映,若发现私募基金管理人涉嫌诈骗、非法集资等情况,要及时向公安、司法机关报案。

    大连证监局、大连市证券业协会

    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品牌315”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品牌315网,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品牌315网", http://www.pp315.com.cn。违反者本网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的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服务项目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信息中心备案:京ICP备17062871号
    编辑中心: 品牌315网编采中心  技术支持:橙天设计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