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双汇火腿肠/冷鲜肉是中国著名的食品品牌,从1992年2月,第一支双汇火腿肠问世,到如今将跻身世界500强,双汇集团在万隆董事长的带领下走出河南、遍及全国、走向世界。河南双汇火腿肠/冷鲜肉 双汇集团公司前身“漯河市冷仓”成立于1958年7月,到1969年4月变更为漯河肉联厂。一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漯河肉联厂年年亏损,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 1984年,44岁的万隆成为漯河肉联厂首位民选厂长。当过5年兵的万隆心直口快,从不怕得罪人,上任之初就开除了一批老员工,其中包括与其之共事过的几位副厂长。 为了解决肉联厂的困境,万隆所做的头等大事即放开价格。他偷偷地通过溢价收购获得远多于同行的猪源,由此盘活工厂三分之二的闲置产能与劳动力。万隆随即开始了初级扩张,将业务由杀猪扩展到牛羊,甚至是鸡和兔子。他紧紧抓住市场机遇中最重要的两条:顶住压力放开价格、开展多种经营,之后则调整结构,并改造经营。当时这一产业只有初加工,没有深加工。在万隆的努力下,漯河肉联厂开始扭亏为盈。
1992年2月,漯河肉联厂第一支双汇火腿肠问世。在90年代初,如同电视机一样,火腿肠亦属于短缺经济。中国人每年要吃掉数百亿根火腿肠,而双汇火腿肠则成为这一市场的绝对寡头。 1994年8月,万隆以漯河肉联厂为核心组建并成立双汇集团,准备开始大干一场。但如此一来,资金亦开始短缺。当时为了一笔30万元的贷款,万隆不得不在银行行长家门前在苦守至半夜。银行的傲慢令其心生芥蒂,万隆开始尝试引入外资。最早他通过河南豫港公司找到当时的华人女首富——香港华懋集团董事局主席龚如心。 1994年1月,双汇集团和华懋集团合资成立华懋双汇集团有限公司,迎来完美的开局。随着旗下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的两次融资,海外资本的陆续注入,双汇开始迸发活力。起初早于双汇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火腿肠的河南洛阳春都集团因多元化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宣告破产,双汇则开始一骑绝尘,稳步扩张。
2010年3月,双汇集团已通过合资、兼并等形式在河南、四川、辽宁、内蒙古、河北、湖北、湖南、浙江、江西、江苏、上海、广东、山东等省市建设了18个加工基地。每年消化3000万头生猪、50万头活牛、20多万吨鸡肉、5万吨鸡蛋、5万吨植物蛋白,通过养殖业年转化粮食800多万吨,带动周边养殖业、饲料业、屠宰加工业实现产值400多亿元,间接为150多万农民提供了就业。 从第一支双汇火腿肠走出厂门红遍全国到2010年,双汇集团形成了以肉类加工为主、多业配套、优势互补的产业结构新格局。在肉类加工方面,初步形成了八大系列近五百个品种,主要包括高温灌肠系列、高温火腿系列、西式肉制品系列、低温灌肠系列、中式特色肉制品系列、鲜冻制品系列等。这些双汇火腿肠/冷鲜肉产品具有中西兼顾、高低温结合、生熟互补、品种繁多、档次分明等特色,更大范围的满足了各个不同消费者的需要。 2013年9月26日,双汇国际以71亿美元成功并购美国最大的猪肉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完成了由中国最大猪肉加工企业向全球最大猪肉加工企业的历史性跨越。合并后的双汇,拥有100多家子公司、12万名员工、 670多亿元的资产,生产基地遍布欧美亚三大洲十多个国家,营业收入1400多亿元,将跻身世界500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