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速登陆  |  注册成会员       工作人员查询:
     
  • 首页〉 > 品牌人物 > 内容
  •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凡人雷布斯

    2014-03-26 10:38:58 | 来源 品牌315

    我最大的动力是梦想。”雷军表示,“我不缺名也不缺钱,只是因为怀有创办一家伟大企业的梦想,才在2010 年重新创业做了小米。对我和小米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持续不断地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我的成就感肯定是来自于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做出用户愿意推荐给朋友的产品。”

      关于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最近的话题,不是小米年营收刚刚超过300亿(全年含税销售额约316亿,销售1870万台),而是雷军与董明珠之间的10亿赌局。

      对于这场豪赌,小米内部比较乐观,许多人也认为雷军必赢。雷军自己则更为自信,“赢的机会99.99%”。依据小米的增速:小米2012 年营收126亿,2013年营收过310亿元,2014年仍将保持100% 的速度,营收至700亿,2015 年有望突破1500亿元,从而超过格力。

      如果梦想成真,小米仅用五年时间就成为又一家来自中国的世界500 强公司。雷军有句名言:“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过去小米的巨大成功似乎更佐证了这一观点。移动互联网所引发的巨大想象似乎使一般的普通人都认为小米和雷军代表了新时代,处在新时代的风口,小米当然也不是猪,飞越貌似庞大的格力甚至万科都不是问题。但问题是演进的逻辑和要素如此简单吗?

      雷军正在一步步被神化。他个人似乎很希望变成别人眼中的“雷布斯”。雷军在各种场合表示,18岁时读过的一本书《硅谷之火》是他梦想的源泉,那本书讲述了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等一群人创办苹果电脑公司并改变世界的故事。“乔布斯说活着是为了改变世界,因为美国人认为他们就是世界的中心,我说我活着是为了科技报国,你信吗?”

      与偏执狂乔布斯为了事业不顾一切相比,雷军谨慎有余,喜欢平衡,有退路就很难下定决心。创新像把火,多数时候,雷军离火焰还有几分距离就停下脚步,那是他留给自己的安全界限。2007 年,离开与求伯君一起创立的金山,是雷军一生中重要的结点。当被命运扔在十字路口,他终于有了一次破釜沉舟的勇气。雷军说,他年过四十才走出低谷,抱着不是必赢就是必输的信念创办小米,因此体会到“跳下悬崖”的创业感觉。

      结果迎来了鲜花。2013 年上半年,小米科技卖出了703 万台手机,营收达132.7 亿元人民币,业界预计公司估值将达到90 亿美元,三年间翻了36倍。小米有望成为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2011 年8 月16 日,雷军以小米科技CEO 的身份模仿乔布斯以脱口秀形式发布第一款“米格机”时,现场甚至有人喊出了“雷布斯”。

      “我最大的动力是梦想。”雷军表示,“我不缺名也不缺钱,只是因为怀有创办一家伟大企业的梦想,才在2010 年重新创业做了小米。对我和小米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持续不断地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我的成就感肯定是来自于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做出用户愿意推荐给朋友的产品。”

      尽管在世界范围之内,小米公司目前远远算不上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是雷军离硅谷英雄的距离,可能越来越短了。

      但雷军不是神。如果翻开他的履历。他虽然勤奋,但缺少胆略;虽然有雄心,但缺少抛弃一切的勇气;虽然追求卓越,但渴望安全;虽然可以忍受挫败,却忍受不了失败所带来的羞愧……

      这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

      内心有梦 无法抛弃一切

      如果说《硅谷之火》给雷军指明了榜样,美国之旅让他看到商业巨大的能量,那么,求伯君则带给他一个企业家的梦。这三件事共同构建了雷军最初的梦想成为知识英雄,缔造一家像苹果公司一样的科技公司。

      1988 年,19 岁的雷军写下第一行程序的时候,他绝对想不到最终自己会以一名创新企业家的身份留名,当年的雷军太想成为一名程序员了。1991 年,小负盛名的雷军与求伯君相熟并深受后者赏识。求伯君是第一代中国程序员共同的神。他创立的金山,是当时最受关注的中国软件公司之一。1992 年,毕业不久的雷军加入金山。四年后雷军作为金山软件总经理已是国内十大IT 杰出青年。彼时,李彦宏还在美国读书,马化腾到处筹钱想创办自己的第一家公司。

      雷军很聪明,又有多于常人数倍的勤奋。现任金山网络CEO 傅盛回忆,雷军第一次见他,手里拿着一个小本,说要请教如何做产品,傅盛说什么,雷军全写下来。

      创办北京金山后,雷军花三年时间开发组件《盘古》(丰富了WPS 功能),最后受到微软冲击而惨败。

      雷军短暂出走金山,后又回来,然后带领着金山做游戏软件、开发金山词霸,力挽狂澜,让金山走出颓势。他在母校武汉大学和学生一起喊口号:“我要用未来十年和微软来一场豪赌”。这样的经历,和他的偶像乔布斯颇有相似之处。

      一直煎熬到2007 年10 月,数次向IPO 冲刺的金山才得以梦圆港交所,但市值只是一家主流互联网上市公司的零头。从规模和影响力上来说,金山已经无法和当时的百度、腾讯等比肩。雷军在金山坚持了15 年,在金山苦苦挣扎的时候,数位后来者已经居上,金山的舞台显然承载不了雷军当初的硅谷英雄梦。

      两个月后,雷军选择了离开。2007 年冬天,雷军跑回金山大楼,等到想回家时,他才记起已经没有了司机。他在风雪交加的中关村等了40 多分钟, 打不到出租车,内心悲凉。

      雷军说,他曾以为金山可以承载他的梦想,于是在一件事情上争取了15 年。“当你发现不对,你不敢说,不愿意承认,很纠结。你也大可逆天而为,破斧沉舟,但是却会失去人和。”说到底,雷军内心一直有梦,缺的只是抛弃一切重建一切的勇气。离开对他而言,比常人都难,需要巨大的决心。

      雷军的犹豫和迟疑,使他错过了互联网发展最黄金的阶段。在1998 年雷军出任金山公司CEO的同年,还在方正公司写程序的周鸿祎放弃软件业,带着五名员工创办了3721 公司,意思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杀入互联网。同一时期,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相继成立。一位金山的老员工评价雷军,最大的优点是善于生存、合作,善于发现和创造,但不善于抢夺和征服,内心瞻前顾后。当年雷军比周鸿祎成功何止数倍,但就少了一点不管三七二十一的赌性。

    雷军也尝试去改变,2000 年,他创办国内最早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卓越网(后被亚马逊收购)、做网游,学习新的玩法,每个行业都做到细分领域前几名,却永远不是老大,永远与大成有一步之遥。一位金山老员工称,过去的经历已经证明了雷军的优秀,但有谁知道他的内心多么渴望卓越——当年创业的公司就取名卓越。

      值得一提的是,2011 年7 月,雷军创办小米不久的关键时期,金山经营遇到困难,求伯君给雷军发短信,说雷军如果不回来,金山可能不行了。雷军最后选择了回归,他给小米的每一个合伙人都打电话解释。当时小米办公室在望京,而金山在上地,雷军每天要花大量时间在路上,格外疲惫。两年之后,金山的股价上涨了130%。

      除非山穷水尽才肯舍弃

      2007 年离开金山后的他,并不轻松。原来每天平均工作超过16 个小时的CEO,一下子成了退休老干部,生活变得万籁俱寂。“那半年,没有一家媒体想要采访我;没有一个行业会议邀请我参加。我有的是时间,没人记得我。我似乎被整个世界遗忘了,冷酷而现实。人情冷暖忽然间也明澈如镜。那个阶段,我变得一无所有,除了钱。”雷军说。

      这个时候,他开始全职做天使投资。在此之前,天使投资人的概念几乎不为人知。当时雷军的想法是,自己如果做不好CEO,那就用自己的资金和经验,创造出几家伟大的企业。

      很多人评价金山时期的雷军缺乏那一丁点的赌性,而投资恰恰就是一场接一场的赌博。

      雷军的投资,有一种微妙的平衡感。他的投资总有些随心所欲的意味,正如他自己所说,就像“帮朋友”,与传统的“资本布局派”那种事先设想好发展规划1、2、3,然后用资本押注、催熟有很大的区别。

      一位著名IT 记者说,他见过两类人,一类人看好一个领域,拼上全部赌一次;另一类人是研究十个领域,最后选一个最有把握的开始做。雷军是后一种。一位与雷军熟识的投资人说,雷军的性格是要到山穷水尽才肯舍弃,而一旦作出决定,就比所有人都彻底。雷军投资“狠”,看中一个项目,推掉所有的事情,其他投资人两周开完的会,雷军两天开完。

      雷军是国内最早看到移动互联网潜力,并在该领域布局的人。2005 年,他找到一家小公司问人家能不能接受他对移动互联网的想法,遭到拒绝,又去找第二家,对方答应了,雷军就直接投了200 万元。这家公司就是乐讯网。当时京东商城成立不到一年,人们刚刚开始认识到电子商务的魅力,对移动端全无概念。两年后,国内投资机构才开始关注移动互联网,2007 年,国内移动互联网投资总额达到2 亿美元,两年前,这笔总额仅是千万美元。

      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说,雷军见他第一个问题是问他有没有去医院抄医生的出诊时间表,他回答说有。结果他前一天刚和雷军见过面,第二天还没起床,电话就响了。一接通,雷军说,钱打过去了。

      2006 年,还在联想投资当副总裁的俞永福想要做一款在线即时聊天工具UCWEB,向公司寻求支持,被拒绝后非常沮丧,与他相识一年不到的雷军说:“如果你从联想辞职来做,我就投。”俞永福答应了。四年后UC 的估值达3 亿美元,成为腾讯进入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头号敌人。

      雷军对企业的发展方向,有着相当好的直觉。有趣的是,他并不会阻止自己不看好的发展方向,因为他信奉“只有创始人才最懂企业”的原则,但是他会不断的唠叨,并让企业去试错。如果企业发展方向对了,雷军则会“续上一子,连子成筋”。例如,他投陈年时就说好,未来四年陈年成功失败都投资,也幸亏如此,否则失败两次就认输,就没凡客了。如今陈年再次深陷困境,雷军又一次出手相救。

      雷军投资过30 多家公司,其中不少公司都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如拉卡拉、凡客、UCweb、乐淘等。成功者如YY 多玩,2012 年在纳斯达克上市,雷军这一笔100 万美元的投资,获得约113 倍的账面回报。UCDChina 创始人白鸦将雷军比作机器猫,口袋里有一堆东西,个个都不小。雷军的项目覆盖移动互联网社区、内容、应用各个层面,只等最终集大成的手机了。

      成功的投资生涯令雷军找回了自信,重燃当年梦想。相比三年前,他有了更多的钱和经验,做一个怎样的产品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获成功,没人比雷军更有把握。

      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出发

      在离开金山的一年里,雷军不止一次对媒体提到对于金山生涯的“五点反思”:人欲即天理、顺势而为、广结善缘、少即是多和颠覆创新。雷军慢慢确认了一件事情:在一家改良导向的公司里,他是做不成革命者的,就像康有为永远成不了孙中山一样。

      意识到这一点,雷军若有所失。雷军是个亿万富翁,但他缺一样东西:再一次成功的机会。他说:“金山就像是在盐碱地里种草。为什么不在台风口放风筝呢? 站在台风口,猪都能飞上天。”

      2010 年4 月,雷军创办小米公司,他看好互联网手机的爆发之势。“创业如跳悬崖,我40 岁,还可以为我18 岁的梦想再赌一回。”雷军说,既然抱着必输的信念来创业,那就做一个完完全全创新的东西。

      雷军曾说自己并非是善于逆境生存的人,他总是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再出发。创业初期雷军很低调先是悄悄成立了公司,然后以第三方名义开发MIUI 系统,甚至在招聘时都不说他是真正的老板。

      一位熟识雷军的创业者说,像雷军这样有英雄情结的人,辛苦和挫败都可以忍,最难受的是做不好带来的羞愧。

      其实雷军下定决心做小米并不容易,很多问题令他焦虑过。比如说他以前从来没有做过手机,谁相信他可以成功? 有谁愿意跟他一起去创业? 谁又愿意投钱给他? 这些问题,或许是所有互联网公司的创业者们都必须面对、必须反复考虑很多遍的。

      在小米第一轮融资的时候,雷军跟投资者开出的条件是,他要融的钱,他自己以及几个合伙人掏一半。这个作价表达了雷军非常不一样的心态。

      很多人都称雷军是个“会炒作的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最会的其实是对产品的严苛追求——为了给MIUI 找一张壁纸,小米的员工看了接近一百万张照片,雷军要求,“好的壁纸”是要放到锁屏里面好看,放到壁纸里跟图表不打架,还要有意义,有细节,要90% 的人喜欢,没有人反对、反感。

    他不惜花10 万元征集壁纸,一张一万元,征集了四万五千张。接着小米的员工花了一个通宵时间看完,给他挑了十张,说这十张“挺好”。谁知道,雷军看完后,跟他们说一张都不行。

      最后,雷军逼着小米所有的设计师画壁纸,几乎把所有的设计师都逼疯了……

      2011 年8 月16 日,雷军站到了舞台中央,在798 艺术中心北京会所的舞台中央,他身着黑色T恤和深蓝色牛仔裤,以小米科技CEO 的身份,发布了代号为“米格机”的第一代小米手机。他对着台下的几百名听众讲述它的诞生历史。这场新闻发布会,更像是雷军的一场脱口秀,现场甚至有人喊出了“雷布斯”——因为这感觉和乔布斯在莫斯康尼会议中心的表演有相当神似的地方。

      雷军也承认,他在模仿、学习乔布斯的产品发布模式。对于这场酝酿已久的脱口秀,雷军很淡然,他说:“我很小的时候,就想创办一家世界一流的企业,想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做小米的时候,有这样的初衷,但是做着做着,我觉得最最重要的还是,我做了一件我喜欢的事情。”

      在品牌专家、东方船影视(中国)传播机构CEO 王郁斌看来,小米可算是中国互联网产业最具创新性的产品:“它的意义在于,这是一个纯互联网思维的产物,从商业模式、软硬件、营销方式、渠道创新和社区建设,是彻底的颠覆和创新。”小米先树立品牌,把手机变成渠道,装入移动游戏、社交、电商等,通过服务和软件盈利。他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小米背后的互联网精神,完全从用户角度出发,对产品极致追求,以及快速反应;其次学

      习跨界思维。原来手机行业内的人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雷军不是做手机的,进入手机行业则可以打破一切,颠覆式创新。”

      不少人认为,小米最具创新价值的地方在于,雷军想把米聊(一款人际关系软件)做成手机的灵魂,连接软硬件和社区。智能手机的代表是苹果,但其核心是苹果商店,通过硬件+商店盈利,本质上仍是硬件厂商的思路。而试图以SNS 为核心的小米,才真是名符其实的互联网手机。米聊对于小米的意义不亚于QQ 早先对腾讯的意义。可惜后来微信进入,雷军没能实现目标(腾讯有超过6 亿的注册用户,推广覆盖力太强)。

      在喜马拉雅O2O 整合营销董事长赵辉看来,小米手机不必过于神化,它并没有脱离商业的本质,它只是在正确的时间点做了正确的事,其成功仍然符合定位理论。首先,从市场来说,目前手机厂商主要针对商务人士以及职场白领,雷军抓住了80、90、00 后这个新生代空白人群;其次,从产品来说,相比原来针对所谓屌丝人群的中低端手机,小米手机属于高质量,性价比也不错;最后,从传播来说,雷军是互联网老兵,懂互联网运作,在传播上运用了跟帖、互动等互联网方式,形成和集聚了强大的品牌效应。

      时势造英雄。不管怎样,雷军正成为一代偶像,他以无可争辩的案例证明了互联网的强大价值和想象空间。但同样,我们从其成长的过程中明白,一个伟大的人未必完美,也必须不完美。雷军明白,要想战胜内心的恐惧,最好的办法是正视再正视,直到成为习惯。他践行了一个朴素的道理:40 岁之前,性格塑造你,40 岁之后,你塑造人生。

      延伸阅读

      互联网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雷军

      我认为互联网最核心的就是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如果将这七个字干好,你的业务不可能干不好。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发现其实互联网是一种思想,你用什么样的网络措施其实就是一个很表象、很工具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你用什么样的想法来做这件事情。

      2013 年12 月25 日上午,2013 广东(国际)电子商务大会主会场。著名天使投资人,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雷军发表了题为《用互联网思想改造传统产业》的主题演讲,以下为演讲摘录。

      互联网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思想。其实我自己也总结了好几版,到五年前,2008 年,为了简化这个东西,我认为互联网最核心的就是七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如果将这七个字干好,你的业务不可能干不好。基于这样的想法,我发现其实互联网是一种思想,你用什么样的网络措施其实就是一个很表象、很工具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你用什么样的想法来做这件事情,可能这四个词很简单很简单,如果我不解释的话大家可能不理解为什么这个东西是颠覆性的。

      专注

      比如说专注。在苹果进入手机市场的时候,一般的手机厂商每年都做50 款、100 款,看上去好像我们给了客户更多的选择,大家有没有想过客户根本记不住这么多型号。再比如说电视厂商,好像每个电视公司都有100 个以上的型号,而且数字加英文,有二十个字母之长,我有时候在想这些厂商自己记得住吗,反正我是记不住的,从多少寸到多少寸都有。我觉得他们将自己和所有的用户都搞晕了,这对生产、制造、库存管理都有一系列的问题,反正我在做电视的时候就有一个要求,为小米的核心用户做电视,能不能只做一款电视。初期的时候,当时我们特别想做60 寸的彩电,认为它大,是用户需要的。我们走访了很多

      的家庭,什么样的电视是他们卖回去能够放得下的大电视,最后我们选了47 寸的,而且做完这个电视之后,大家说换一个模具就可以做55寸、60 寸的,很容易。我说大家其实错了,其实产品数量会对整个运作效率有巨大的改善,而且当你的产品数量少的时候,你才能真正下功夫关注整个产品的品质,公司上上下下每一个人都关心这个产品做的好不好。反正我的办公室,我那台电视是7×24 小时放,有什么问题我在办公室开会就可以看得见。回过头做手机,我对每一部手机的优点、缺点一清二楚,每一部手机都用很长时间,一部手机如果不用上一两个月很难清楚这个手机好还是不好。如果做50 款手机,一星期用一款手机,

      可能你压根儿连手机都没有搞明白。专注这件事其实很重要,传统工业时代大家做了很多种型号,其实这是巨大的浪费。

      极致

      比如说极致。只有专注了,我们才能够将事情干到极致,极致怎么理解呢?很多人就老是觉得这很费劲,其实极致就是做到你能力的极限。很多人在批评说小米你在打价格战,我说你真的不了解小米,小米从来不打价格仗。我们用成本价销售产品,我们用原材料成本价销售其实就根本没有价格战可言。消费者认为好产品便宜才是好,企业认为毛利润越高赚的

    钱越多越好,我觉得其实存在很大的冲突和矛盾。在今天的互联网市场上,你看到的所有核心服务都是免费的,看新闻是免费的,搜索是免费的,邮箱是免费的,通讯工具是免费的。当我们今天来做硬件的时候,方法很简单,别人的东西是多少钱我们就卖多少钱,我们自己的工作、我们自己的运营成本不要了,全免费。这是我讲极致的一个点。我觉得极致就是干到你能力的极限,不专注你做不到极致。

      还有一点,这就是对极致的需求很强,在今天的互联网社会中,信息完全对等,信息足够透明,信息量大的惊人,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大家有没有想过跟以前的传统方式不一样呢?我们以前拼命在电视上砸广告说自己的产品好,消费者以前是相信的,但是你会

      发现消费者越来越不信广告了。在互联网上,传播如此容易,一个产品能非常快地传达到每一个消费者,但是假如那个产品有一点点的瑕疵呢?假如那个产品有一点点的问题呢?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分分钟你这个产品的负面口碑就全部形成。在经历了互联网信息充分

      透明的情况下,压力是非常之大的。

      口碑

      在我们今天谈到互联网精神时是口碑,互联网所有好的服务都是通过口口相传做起来的,都是一个用户传一个用户起来的。过去一段时间里,整个移动互联网里的应用也产生了,不是广告砸出来的,而是消费者和用户一个拉一个上来的。如果你的产品质量不过硬,仅仅是靠吹牛、靠营销,这是靠不住的。今天我站在这里,可能跟传统产业考虑问题不一样,传统

      产业卖得不好首先说的是我营销不好、小米卖得好是因为营销做得好,我觉得这是对互联网精神的一种误解。互联网的核心是口碑,如果这个东西没有口碑的话,你想忽悠是一点戏也没有的。在这一点上,小米做得是比较偏极端的,在小米刚刚开始创办的前一年半里,小米是没有市场部门的,怎么做产品呢?我说我就是在没有市场营销费用、没有市场部门的前提下怎么将这个产品做起来的。刚刚开始我鼓励所有的研发人员全部在论坛、在微博上跟用户交流,我们发布的第一个产品是小米手机的系统,小米手机的系统刚在我们今天谈到互联网精神时是口碑,互联网所有好的服务都是通过口口相传做起来的,都是一个用户传一个用户起来的。过去一段时间里,整个移动互联网里的应用也产生了,不是广告砸出来的,而是消费者和用户一个拉一个上来的。

      刚发布一周才找到100 个用户,只有100 个发烧友愿意试用我们的东西。我说不要着急,慢慢来,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任何的宣传。第一周100 人,第二周200 人,第三周400 人,第四周800 人,就像是滚雪球一样,到小米手机发布之前全球就有150 万的用户了。口碑

      传播的速度,是远远超过大家想象的。包括到今天为止,小米坚持几乎不投广告,投的广告是非常非常之少的。而且小米的整个市场营销团队,我前两天专门问了一下,到今天为止也不到10 个人。小米的结构是,除了电商的基础设施,比如说客服、仓储、物流等,这些不算,小米到今天为止是1500 人,这当中有1400 人是工程师,而且小米整个创办人,这8 个人,全部是做技术的,都是在某一个领域有非常丰富经验的。我这么讲大家可以了解到真实的小米是怎样的,在互联网口碑时代,没有过硬的技术和服务你是站不住的。

      快

      还有一点,在整个互联网时代,7×24 小时服务器在转,所以基本上反应速度要快很多,用户和厂商之间的关系、厂商内部的员工之间的关系、合作伙伴的关系,都是非常快的速度,而且是网状结构的,所以是7×24 小时的快速反应。在传统企业,比如说服务器在星期六早晨坏了,可能绝大多数的传统企业是没有人去管的,或者传统企业在处理这一点时,可能

      会弄一个7×24 小时三班倒,搞一群人看着。但是互联网企业几乎全员都是7×24 小时,如果这个服务器跟你相关,晚上凌晨三点坏了,也要起来将服务器搞好。几年前我听谷歌的一个朋友说,谷歌开年会,全员滑雪,我说服务器怎么办,有没有值守的,他们说没有,他们在雪场里搞了50 台服务器,现场监控,有什么问题就现场处理。在快速反应的情况下,互联网公司都做得非常好。

    版权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品牌315”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品牌315网,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品牌315网", http://www.pp315.com.cn。违反者本网将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的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单位  |   服务项目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互联网信息中心备案:京ICP备17062871号
    编辑中心: 品牌315网编采中心  技术支持:橙天设计会所